台湾实行总统直接民选之后,陆续产生了三位卸任总统,面对这些“前总统”,国人的经验已经非常丰富。基本上,这些“超级国民”在回到民间后,或许是仍然拥有相当的粉丝追随,或许是操持国政久了成为习惯,或许是台湾民主的时间太短,或许是许多的或许,他们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癖好,就是总管不住三寸不烂的如簧之舌,对现任者说三道四,讲东讲西,由于频率过度密集,于是形成越俎代庖的观感,难免影响他们告别权力之后的背影,然很少有当事人有能力自觉。
威权时代的总统为什么没这个问题,因为他们多半当总统当到死,没有活著成为“前总统”的机会,可见如何适当地扮演好“前总统”的角色,是一门值得学习的政治课程;台湾需要累积更多正面的典范,进而创建社会的共识,才足以汇聚出众所认知的政治文化,从而对政治人物的言行举止有效的约制。
有回,当面问起蔡英文总统二○二四年卸任后,最想做什么?她的回答很另类,她说最有可能的是跟著考古队,到处蹲在地上,去敲敲打打,一圆年轻时未竟的梦想。只是不晓得人家愿不愿意收她。原来,蔡总统当年除了喜欢历史,心中的第一志愿其实是考古人类学系,但是蔡爸爸担心她将来养不活自己,要求她学法律,认为可以谋生。
这件最想做的事,未来能不能兑现,还要看客观环境是否允许,但是卸任后绝对不会随便乱讲话,则是蔡总统私下很有信心的保证。
看来,观察了好几位前总统,自己也正在做总统,她很懂得设身处地,将心比心。更重要的,以后如果蔡总统在离开总统府后,真能忍住这些前总统所不能忍,开始树立成熟民主国家前总统知所进退的优雅,则这是又一件可以创造历史的事情。
不在其位不谋其政,这可不是消极性的封杀言路,而是极度积极的鞭策,并且非常具有针对性,就是前总统。为什么呢?因为这些总统们,至少都大权在握八年,若真的想做事,人民已经给过你充分的时间去实践,倘若八年仍做不够、做不好,那就该想办法说服选民让你的同党继任者当选,以便持续类似方向的治国方式与路线。
偏偏台湾这些年来,每八年就有一次政党轮替,多数公民总是决定换党来试试看,究其原因,要嘛是走向错误,要嘛是所托非人,显见这个国家的民意是多么的严格,因此如此的残酷。
鉴往,可以知来,如果看透了这一切,所有现任总统在任时,更加要战战兢兢、戮力以赴,因为授权结束时,即不再有你说话的份。倘若欠缺自知之明,下台后还要大放厥词,以为自己还在当总统,那麽万一招致羞辱,也是刚刚好而已。
大过年的,要说好话,有关前总统的舌头好似特别发达的问题,我们就点到为止,留待余音绕梁。自由时报0213
本文由:yobo手机网页版 提供